排放造假 江淮汽车被罚1.7亿元
以下为行政处罚全文:
简单概括,造假就是江淮汽车生产的京五排放标准载货汽车OBD系统功能性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,存在“以次充好”,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行为。
这也是江淮国内开出的金额最高的排放造假罚单。但公司并不存在主观故意,汽车也将严格落实国家相关环保政策。
不过对于江淮来说,被罚如今面临巨额罚单并不轻松。此外,亿元根据江淮方面发布的2019年一季报显示,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6463.59万元,同比下滑69.13%,而此次1.7亿的罚单已接近江淮一季度净利润的三倍。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责令江淮汽车停产整治,排放决定没收这一违法所得,并处货值金额二倍罚款,共计1.7亿元。
江淮汽车还表示,造假本次抽查的车辆为京五排放标准(第1阶段)的载货汽车产品(江淮帅铃H330单排厢式轻卡),只在北京销售,该款产品共计765台,随着2018年9月1日北京实施京五排放标准(第2阶段),该款产品已经停产,因此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,但罚没款将计入2019年公司损益,将相应地减少2019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,对公司2019年业绩产生不利影响。
江淮日前,汽车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发布一则行政处罚通知书,指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排放造假被罚1.7亿元。推广乙醇汽油等等一些列治理排放的被罚政策和措施下,“环保”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,而江淮作为全国最早在开始在新能源市场布局的车企之一,却在排放上弄虚作假,无疑非常讽刺,对其企业信誉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,实在得不偿失。
在当下全国大力发展新能源、亿元
对此,排放江淮相关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,公司认同并接受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处罚结果,并承认车辆尾气检测存在延长或不够严谨的问题,公司也存在监管不严的问题。推行国VI排放标准、造假
(责任编辑:百科)
- 三晋春来早丨民俗中国年引爆“旅游过年”热潮
- 对中国宣布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的影响的评论
- 固废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计算探讨:焚烧厂篇
- OFweek视点:天壕节能近期焦点汇总
- 厂网一体、智能化、资源化……水务高质量发展还有哪些新机会?
- “禁塑令”进入倒计时!手持拉曼可快速高效鉴别违禁塑料
- 研究发现:生物乙醇混合燃料具有潜在环境风险
- 电池和电池储能的创新:基于专利数据的全球分析
- 《人民日报》点赞太原市民“菜篮子”量足价稳
- 我国淡水微塑料环境污染研究最新发现
- 细微塑料颗粒具有极强渗透性,微塑料污染已波及人类胎盘
- 全球能源转型报告2020—电力供应和使用
- 倍杰特与矿勘集团举行合作交流座谈会
- 锂离子电池的回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